登录
主页
数字化审计
2024-03-06
  
830
极深®数据
数字化审计的核心是内审工作的数字化变革,如何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内审工作生产力释放,持续提升审计价值。
如果生产力不提升,内审工作价值的提升将无从谈起。
如何实施内审数字化转型,怎样以审计成果为基础构建数字化、指标化的审计模型,以实现审计项目组织变革、审计问题动态持续监控等目标?
总体建决方案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指标监控平台,形成全业务、全流程的实时监控,实时通报异常结果。
以关键审计问题为基础,对问题进行分析还原,沉淀固化形成具备可重复利用的审计模型,实现审计工作的全量化、自动化、 标准化。
数字化审计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系统数据等。数据采集应该遵循合法、合规、安全和高效的原则,同时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数据处理则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分析和转换,以便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规划阶段:
利用数字化手段设计、搭建审计线索数据库,实时注入新的关键线索。重点数据源建设:全量国税电子发票、采购交易订单、数字化合同。
如:关键业务活动和大额支出、重大业务变更(包括组织架构、部门权责、业务系统等)、内外部风控合规风险事件、以及业务过程或信息化系统的痛点反馈等。做到精准定位、深度聚焦、有的放矢、风险防范的智能化审计工作规划。
2.实施阶段:
积累并构建基于系统的审计指南库,选择标准审计程序进行参考,制定审计方案。
整合从各业务管理系统导出的数据和账目信息,全面掌握业务管理情况和各项财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突出审计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全面性。
设计和选用精准的审计模型,由计算机执行全样本量筛查。
数字化审计完成后,需要编制审计报告,对审计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描述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借助于AIGC能力,系统可以辅助生成审计报告草稿。
3.整改阶段:
数字化监控成果直接指导业务部门开展审计整改,实现立行立改的效果。
同时推动建立健全相关长效机制。开展跟踪督促检查,防止敷衍整改、虚假整改。
对审计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要深入研究问题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分析可能存在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制度漏洞,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整改意见。
点赞数:8
© 2021 - 现在 杭州极深数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8302001059号  浙ICP备18026513号-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