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主页
数字化国资监管平台建设思路
2024-04-15
  
549
极深®数据
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不断深化的国企改革,构建实时高效的数字化国资监管平台不仅是顺应信息化浪潮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一、建设思路
1.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数据是国资监管的核心要素,构建平台的基础在于对数据的有效治理。首先,应制定全面的数据管理战略规划和实施机制,确保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使用的标准化、一致性和准确性。这包括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接口、强化数据质量控制等措施。其次,针对不同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差异,构建业务指标池,通过动态抽取、整合各类数据,形成覆盖国资监管全链条的标准化指标体系,为各业务处室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此外,数据治理还需关注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数据从产生、流转到销毁的全过程合规、透明。
2. 信息赋能与共享: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是提升国资监管效能的关键。平台应具备强大的数据集成与交换能力,整合来自各级国资监管部门、国有企业及其子公司的各类业务数据,激活原始数据和沉睡数据的价值。通过数据资源共享,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企业的协同监管,提升数据资产的利用率,为监管决策提供实时、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同时,应建立健全数据共享规则与权限管理体系,兼顾数据开放与安全,确保数据在合规范围内合理流动。
3. 智能决策与分析:在海量数据面前,国资监管平台需借助数智化新技术,提升监管决策水平。通过深度挖掘数据间的关系,揭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企业经营状况、市场动态、风险预警等深层次信息,为监管者提供洞见与预测,助力其做出科学、精准的决策。具体应用上,可开发智能预警模型、风险评估工具、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对国资运营状况的实时监控、动态评估和精准干预。
4. 实时动态监管:构建“动态化、精准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在线监管系统。该系统应能实时接入国资国企的业务数据,实现对关键指标的动态监测、异常情况的自动预警,以及对内外部风险的全方位、多维度分析。通过可视化界面,监管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国资运营的整体态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优化监管策略。
5. 应用场景构建:围绕国资监管的主要职责,如资本布局优化、资本运作监管、资本收益管理、资本安全防控以及党的领导加强等,设计并落地一系列数智化赋能应用场景。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本配置,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交易透明度,借助人工智能辅助风险识别与应对等。这些应用场景应紧密贴合国资监管职能转变的实际需求,助力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6. 技术融合与创新: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革新,提升国资监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同时,鼓励国有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驱动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实现监管与被监管双方的数字化协同发展。
7. 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在推进数字化国资监管的同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强化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存储与传输。同时,加强员工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升应对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的能力,保障国资监管数据的安全与合规使用。
8. 协同推进“新基建”: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战略,将数字化国资监管平台建设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构建数据生态化运行机制。通过参与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国资监管提供高效、稳定的信息化支撑。同时,利用“新基建”带来的数据资源富集、算力提升等优势,推动监管平台功能升级,为管理提升和业务变革注入新动能。
二、各地进展
中央层面积极推进国资央企云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市国资委提出“智慧国资,财务先行”的理念,强调财务作为天然的数据归集中心和相对成熟的标准化领域,应当在智慧国资建设中发挥先行作用。
浙江省国资委快速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
三、建设路径与实施策略
1. 顶层规划与制度设计:首先,需要进行全局性的顶层设计,明确数字化国资监管平台的战略定位、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同时,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制定适应数字化监管要求的制度框架,确保平台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还需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强化项目立项、审批、执行、验收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平台建设的有序、高效推进。
2. 多方参与与协同共建: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构建多元化的共建格局。政府层面,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提供必要的资金、人才等资源保障;企业层面,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分享实践经验,提出改进建议;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则可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标准制定、培训认证等服务,共同推动平台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3. 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数字化国资监管平台建设的人才支撑,构建一支既懂国资监管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专业培训、组织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现有人员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设立实习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储备一批具有前瞻视野和实战经验的后备人才。
4. 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字化国资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绩效评价体系,将平台建设成效纳入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年度考核指标,激发各方参与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对于在平台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形成“奖优罚劣”的良性循环。
四、未来展望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资监管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字化国资监管平台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平台将在以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1. 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数字化国资监管平台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市场监管机构、金融监管机构等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助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效能。
2. 全面服务国企改革大局:平台将进一步强化对国企改革的支撑作用,通过精准监管、智能决策,助力国企优化资本布局、提升经营效率、防范化解风险,推动国企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3. 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平台将深度参与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通过提供数据服务、技术支持、决策咨询等,推动各行各业加快数字化步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综上所述,构建数字化国资监管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持续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平台在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国资监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点赞数:7
© 2021 - 现在 杭州极深数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8302001059号  浙ICP备18026513号-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