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标准层面:
《GB/T 40429-2021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倡议,经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归口,于2021年8月20日公布,并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执行。此标准依据自动化程度精确定义了从0至5的六个驾驶自动化级别,明晰了各级别的界定标准与技术要求,为自动驾驶车辆的分类与性能评估奠定了基准。
二、地方标准进展:
1. 上海: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导的《DB31/T 1264-2020 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环境分级规范》于2020年12月17日发布,并于2021年4月1日起实施,为自动驾驶车辆的实地测试设定了详细的道路环境分类与安全标准。
2. 深圳: 深圳市在自动驾驶标准化方面展现显著进展,尤其是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上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管的一系列地方标准,如《DB4403/T 358—2023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设计运行条件》等,于2023年8月22日发布,同年9月1日生效。这一系列标准深度覆盖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多个维度,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系统的运行条件、信息安全、软件更新机制、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特定场景(如高速公路)的技术要求、自动泊车技术、数据保护、高精度定位、以及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的技术规格等,全方位指导并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标准化与安全性提升。
**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升级技术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技术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设计运行条件**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技术要求 第1部分:高速公路及快速路自动驾驶**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系统技术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技术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则**
**智能网联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第2部分:车载终端**
3. 北京与浙江: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召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地方标准编制启动会议,预示着首都地区即将推出一系列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规范。同时,浙江省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 道路基础地理数据规范》省级地方标准,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导航与地图应用的基础数据规范,进一步完善了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三、国际标准化动态与合作:
在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技术的标准制定亦是各国关注的焦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通过联合技术委员会(JTC 1/SC 32/WG 11)致力于智能交通系统(ITS)中自动驾驶相关标准的国际化协调工作。其中,ISO 21448《道路车辆—安全及网络安全在预期功能安全中的处理》(预期功能安全,SOTIF)和ISO 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是两大核心标准,分别关注自动驾驶系统在非故障状态下的安全性和电子电气系统的功能安全性,为全球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设计提供了框架。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自动驾驶标准的制定工作,通过与ISO、IEC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与互认。例如,中国专家在ISO/SAE 21434《道路车辆—网络安全工程》标准制定过程中贡献了重要力量,该标准聚焦于车辆及其组件的全生命周期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确保自动驾驶车辆的信息安全。
四、行业实践与标准落地:
随着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的陆续出台,国内自动驾驶企业积极响应,将这些标准融入产品设计、测试及商业化运营中。例如,百度Apollo、华为、小鹏汽车等企业在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时,严格遵循GB/T 40429-2021中定义的驾驶自动化分级,确保技术路线与产品定位符合国家规范。同时,这些企业积极参与上海、深圳等地的开放道路测试,利用地方标准如《DB31/T 1264-2020 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环境分级规范》来优化其自动驾驶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
此外,行业联盟与研究机构也在标准实施与验证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等组织定期举办论坛、研讨会,邀请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代表共同探讨标准执行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与普及。
五、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演进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标准体系也将面临新的需求与挑战。一方面,需持续更新和完善现有标准体系,以适应高级别自动驾驶(L4、L5)技术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加强跨领域的融合标准制定,比如自动驾驶与智慧城市建设、车联网(V2X)通信技术的协同标准,以促进整个智能交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同时,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不仅能增强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还能促进全球技术标准的统一与互操作性,为自动驾驶汽车的跨国界运行奠定基础,加速实现智能、安全、高效的未来出行愿景。
综上所述,这些国家及地方标准不仅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设定了统一的准则,还通过详尽的技术要求促进了技术创新与行业安全性的同步提升,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规范化、高效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