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GB/T 43206-2023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测评要求》(以下简称“测评要求”)是我国针对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实施科学、规范、系统评估的重要国家标准。该标准旨在为各类信息系统在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其密码应用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提供权威、统一的测评依据,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密码防护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效抵御潜在的安全威胁,保障信息资产的安全。
二、标准背景与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网络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密码技术作为信息安全的核心支撑手段,其在信息系统中的正确、合理、有效应用至关重要。《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GB/T 39786-2021)为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提供了总体框架和具体要求。而《测评要求》作为配套标准,进一步细化了密码应用的测评指标、方法和流程,为组织机构、测评机构及监管机构进行密码应用合规性检查、安全性评估及持续改进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
三、标准主要内容解析
1. 测评对象与范围
测评要求适用于所有涉及密码应用的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金融、电信、能源、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以及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系统。测评对象不仅涵盖信息系统本身,还包括与其相关的密码产品、密码服务以及密码管理体系。
2. 测评原则与依据
测评活动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严谨、风险导向的原则,依据《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以及其他相关国家密码管理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进行。测评结果应能反映信息系统密码应用的实际状态,为改进措施提供准确参考。
3. 测评指标体系
测评要求建立了与《基本要求》相呼应的测评指标体系,涵盖了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和通信安全、设备和计算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等四个层面的密码应用要求。每个层面细化为若干测评项,每个测评项对应具体的密码应用技术和管理要求,如密码算法选择、密钥管理、密码模块使用、身份认证机制、数据加密保护、密码协议实施等。
4. 测评方法与流程
标准详细规定了密码应用测评的方法论,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明确测评准备、现场测评、结果分析、报告编制与审核等阶段的具体步骤。此外,还规定了现场取证、访谈、配置核查、功能验证、渗透测试、脆弱性分析等测评工具与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要求。
5. 测评等级划分与判定
测评要求参照《基本要求》中的四级安全保护等级,对信息系统密码应用的测评结果进行等级划分。测评机构需根据信息系统承载业务的重要程度、面临风险的高低等因素,确定相应的测评级别,并依据测评指标体系对每个测评项进行评分,最终综合评定出系统的密码应用等级。
6. 高风险判定指引
参照《2023信息系统密码应用高风险判定指引》,标准提供了在测评过程中识别高风险密码应用问题的指导,如密钥管理漏洞、密码产品不符合国家认证要求、密码策略执行不力等。对于发现的高风险问题,应要求信息系统运营者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在后续测评中重点关注其整改效果。
四、标准实施与影响
《GB/T 43206-2023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测评要求》的发布与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信息系统密码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进程:
● 提升密码应用水平:通过明确的测评要求,引导组织机构强化密码技术的合理选用、正确配置与有效管理,提高信息系统整体防护能力。
● 强化监管效能:为监管机构提供有力的工具,便于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密码应用合规性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密码安全责任。
●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密码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满足市场对合规、安全、高效密码解决方案的需求。
● 助力国际接轨:有助于我国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标准体系与国际先进实践对接,提升我国在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GB/T 43206-2023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测评要求》不仅是我国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测评工作的规范性指导文件,也是提升国家整体网络安全防御能力的重要基石。各类组织机构应深入理解并严格执行该标准,确保信息系统密码应用的合规、有效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