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由33块椎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和尾椎4块。具体如下:
脊椎由33块椎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和尾椎4块。具体如下:
颈椎
颈椎
结构特点: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上有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及椎静脉通过。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结构特点: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上有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及椎静脉通过。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作用:支持头部,保证头部灵活转动,如点头、摇头、左右转头等动作,同时为颈部的血管、神经等结构提供通道和保护。
作用:支持头部,保证头部灵活转动,如点头、摇头、左右转头等动作,同时为颈部的血管、神经等结构提供通道和保护。
胸椎
胸椎
结构特点: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形。椎体的两侧和横突末端有与肋骨相连的关节面,称肋凹。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结构特点: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形。椎体的两侧和横突末端有与肋骨相连的关节面,称肋凹。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作用:与肋骨共同构成胸廓,参与呼吸运动,保护胸腔内的心、肺等重要器官,维持身体的直立姿势和胸部的稳定性。
作用:与肋骨共同构成胸廓,参与呼吸运动,保护胸腔内的心、肺等重要器官,维持身体的直立姿势和胸部的稳定性。
腰椎
腰椎
结构特点: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呈三角形或三叶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结构特点: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呈三角形或三叶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作用:主要承担身体的重量,是人体站立、行走、弯腰等动作的主要支撑结构,还能缓冲身体运动时产生的压力和震动。
作用:主要承担身体的重量,是人体站立、行走、弯腰等动作的主要支撑结构,还能缓冲身体运动时产生的压力和震动。
骶椎
骶椎
结构特点:幼年时为5块独立的骶椎,成年后融合成一块骶骨。骶骨呈倒三角形,上宽下窄,前面凹陷,后面隆凸。
结构特点:幼年时为5块独立的骶椎,成年后融合成一块骶骨。骶骨呈倒三角形,上宽下窄,前面凹陷,后面隆凸。
作用:是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髋骨共同构成骶髂关节,将下肢的力量传递到脊柱,同时保护盆腔内的器官。
作用:是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髋骨共同构成骶髂关节,将下肢的力量传递到脊柱,同时保护盆腔内的器官。
尾椎
尾椎
结构特点: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结构特点: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作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尾椎的功能逐渐退化,但仍有一些肌肉和韧带附着,对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坐姿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作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尾椎的功能逐渐退化,但仍有一些肌肉和韧带附着,对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坐姿有一定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