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简称LDH)是引起腰痛和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原因,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如神经根、马尾神经等,从而引起一系列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一、发病机制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断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根、脊髓或马尾神经,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1.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和韧性降低,纤维环容易出现裂隙,髓核的抗压能力也下降,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内在基础。年龄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相关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的退变逐渐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研究表明,30 岁以上的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 30 岁以下的人群,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
职业因素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也有重要影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弯腰工作、久坐不动的职业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较高。例如,建筑工人在工作中需要频繁弯腰搬重物,腰部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导致腰椎间盘损伤;司机长时间坐在驾驶座上,腰部处于长时间的固定姿势,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不均匀,也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2.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作用,如长期弯腰工作、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可导致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加速椎间盘退变,增加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的风险。腰部的急性外伤,如突然的扭转、撞击等,也可能使原本就有退变的椎间盘瞬间破裂,导致髓核突出。
3.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可能使某些人天生椎间盘的结构或代谢存在缺陷,更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此外,妊娠期间,女性身体的内分泌变化会使韧带松弛,腰椎负荷增大,也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几率。还有,腰椎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会导致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发生改变,增加椎间盘的压力,从而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二、临床表现
1.腰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间歇性刺痛,在弯腰、久坐、久站等活动后疼痛往往会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2.下肢放射痛:疼痛从腰部开始,沿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一直放射到足部,呈放射性、牵扯样疼痛。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可能会使疼痛加剧。
3.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当神经受压时间较长时,会出现下肢麻木、发凉、感觉减退等症状,患者可能会感觉脚部对地面的触觉不灵敏,或感觉腿部皮肤对温度的感知变得迟钝。
4.肌力下降:严重时,受压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力量减弱,如足背伸、跖屈力量下降,影响正常的行走和站立,甚至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需要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
5.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压迫马尾神经,导致会阴部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如尿失禁、尿潴留、便秘等,以及性功能障碍。
三、流行病学数据
腰椎间盘突出在全球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约为 13.5% - 20%,且呈上升趋势。在不同年龄段中,20 - 50 岁的人群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这一时期人体的腰椎间盘开始出现退变,加上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如长期久坐、弯腰搬重物、重体力劳动等,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风险增加。
在性别方面,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约为 1.5 - 2:1。这可能与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比例较高,腰部受到的损伤风险较大有关。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还与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从事建筑工人、司机、办公室职员等职业的人群,由于工作中需要长时间保持特定的姿势,腰部承受的压力较大,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
四、治疗与康复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的患者,主要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牵引等,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症状;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物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如腰部肌肉锻炼、腰椎稳定性训练等,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的稳定性,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约有 70% - 80% 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然而,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等紧急情况的患者,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如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镜手术等。手术治疗可以直接解除椎间盘对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缓解症状,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在康复方面,康复训练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的稳定性,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研究表明,接受康复训练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康复训练的患者。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腰背肌锻炼、核心肌群训练、有氧运动等,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在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