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量子计算的技术版图中,光量子计算(Photonic Quantum Computing) 以光子为量子比特载体,凭借“抗退相干、室温运行、天然兼容量子网络”的独特优势,成为衔接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的关键路线。它无需极端低温或超高真空环境,能利用成熟的光学与集成芯片技术快速迭代,正从基础研究向“量子通信+计算”一体化应用突破。
1142
8
10
量子计算作为突破经典计算极限的核心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在众多量子计算技术路线中,离子阱量子计算(Trapped Ion Quantum Computing) 凭借其高保真度、长相干时间和全连接性,成为当前最成熟、最接近实用化的方案之一。一、什么是离子阱量子计算?离子阱量子计算的核心思路的是:利用带电离子作为量子比特的载体,通过电磁场将离子“困住”在超高真空环境中,再用激光或微波精确操控离子的量子态,实现量子计算所需的逻辑门操作与量子态读出。
1025
7
4
足底压力可视化是通过压力传感设备采集足底不同区域的压力数据,再经软件处理将数据转化为以色彩梯度呈现的可视化结果,直观反映足底压力的分布范围、大小差异与动态变化的技术。它突破了传统压力测量 “仅看数值” 的局限,让使用者(如医生、运动员、设计师)能快速识别足底压力异常区域,为健康评估、运动优化与人机设计提供直观依据。
880
6
8
康复手套作为辅助中风、神经损伤或手部术后患者恢复手部功能的核心设备,其智能化与精准化依赖于各类传感器的集成应用。传感器不仅是康复手套捕捉人体动作、感知力反馈的 “神经末梢”,更是实现个性化训练、量化康复效果的关键支撑。一、康复手套的功能定义与核心组成
1085
6
10
心率测量是健康监测的核心环节,它能实时反映人体代谢、心血管功能状态。无论是日常健康管理、运动强度调控,还是心血管疾病预警,心率数据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一、传统测量方法1.脉搏测量法通过触摸桡动脉、颈动脉等浅表动脉,计数单位时间内的脉搏搏动次数,间接获取心率。该方法无需设备,操作简单,但在运动后呼吸急促、房颤等情况下,易因脉搏与心跳不同步导致准确性欠佳。
795
6
2
智能鞋垫作为可穿戴健康设备的重要分支,凭借“无感佩戴、贴合日常”的特性,能实时捕捉足部运动与生理数据,成为步态分析、运动健康管理、高危人群风险预警(如老年人防跌倒、糖尿病人足部保护)的理想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将“足部活动”转化为可量化的健康指标,无需用户刻意配合,即可实现全天候、无侵入式监测。
600
9
7
在物联网(IoT)、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BLE(蓝牙低功耗)技术因低成本、短距离、低功耗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但这类设备多依赖电池供电,续航能力直接决定用户体验,而低功耗管理算法正是通过动态调节设备工作状态、优化资源分配,实现“性能不降级、功耗最小化”的核心技术,是BLE设备设计的关键环节。
807
1
9
步态是人体行走时的周期性运动模式,包含丰富的生理与运动健康信息。步态分析算法通过处理传感器数据或视觉数据,提取步频、步幅、足着地方式等关键指标,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如脑卒中患者步态恢复评估)、运动科学(如跑步姿势优化)、智能穿戴(如手环步态健康监测)等领域。本文将从需求定义、数据采集、核心算法设计到部署优化,系统拆解步态分析算法的开发流程,重点聚焦步频、步幅、足着地方式三大核心指标的实现路径。
552
8
1
智能鞋垫作为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细分产品,凭借足底贴合性优势,可实时采集压力、加速度、角速度等生理与运动数据,而算法则是将 “原始数据” 转化为 “价值信息” 的核心引擎。其开发过程中,算法应用贯穿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场景分析全流程,覆盖运动监测、健康预警、康复辅助等多元需求。
527
8
13
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的开源解决方案依托开源生态的灵活性、低成本和可定制性,广泛应用于中小企业到大型企业的流程数字化场景。主流方案多基于 BPMN 2.0(业务流程建模与 notation 标准),支持流程建模、执行、监控、表单设计及系统集成,核心差异体现在技术栈适配、社区活跃度、高级功能(如微服务支持、低代码能力)及商业支持服务上。
704
9
9
一、工具选型:按企业规模适配融合平台融合落地的核心前提是“工具支持三者协同”,需根据企业规模(小型/中型/大型)、技术能力(开源/商用)、核心需求(协作/自动化/低成本)选择适配平台,以下为经过实践验证的工具组合:1.大型企业(需协作+合规+全功能)针对大型企业对跨部门协作、行业合规及全功能支撑的需求,常用的融合平台有两款。第一款是Signavio Process Manager,其核心优势包括三方面:一是支持CMMN、BPMN、DMN全标准建模,无需额外工具切换;二是内置跨部门协作功能,可实现多人实时编辑与版本追溯,方便多团队同步推进;三是提供流程仿真与合规检查功能,能适配医疗行业HIPAA等严苛合规要求。在融合支持能力上,该工具允许CMMN直接嵌入BPMN子流程(通过拖拽式操作即可关联),DMN决策表可与CMMN、BPMN的“触发条件”直接绑定,且数据联动支持“案例文件项→BPMN变量→DMN输入”的自动映射,无需人工手动配置数据传递规则,适用于医疗、金融、政务等需强合规+跨部门协作的场景。第二款是Bonita Platform,核心优势体现为开源商用双模式(核心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按需付费,平衡成本与需求)、支持低代码开发(非技术人员可通过可视化界面搭建流程,降低技术门槛)、内置系统集成能力(可直接对接ERP、CRM等企业现有系统,减少定制化开发)。在融合支持方面,其允许CMMN的“阶段”关联BPMN流程模板,DMN决策结果可直接作为CMMN任务激活的触发条件,还提供可视化数据映射工具,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完成数据关联配置,适用于制造、零售等需系统集成+低代码落地的场景。
632
2
10
在企业数字化进程中,“系统孤岛” 是常见痛点 —— 订单系统、支付系统、库存系统、物流系统各自独立运行,需人工或定制化代码实现交互,不仅效率低、易出错,还难以维护。而BPEL(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业务流程执行语言) 作为面向 “系统间流程自动化” 的标准化语言,通过统一的语法定义系统交互逻辑,实现了 “流程代码化、执行自动化、维护标准化”,成为企业集成(EAI)与跨系统协作的核心技术支撑。
1027
4
13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当下,企业对业务流程的清晰度、可控性与优化空间提出了更高要求。Signavio 作为一款专注于企业级业务流程建模与管理(BPM) 的专业工具,凭借其标准化、可视化与协同化的核心能力,成为企业梳理流程、识别瓶颈、提升效率的关键支撑。一、Signavio 建模的核心价值
1070
9
2
要理解“CMMN+BPMN+DMN”的融合模式,核心在于把握三者的互补性——它们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动态框架+固定流程+决策规则”的分工协作,覆盖“复杂业务流程”的全维度需求,解决单一标准无法兼顾“灵活性、标准化、精准决策”的痛点。一、融合的底层逻辑单一标准的“能力缺口”催生协同。
942
6
1
在企业运营中,并非所有流程都有固定步骤 —— 医疗诊疗中,患者病情会随治疗动态变化;应急救援时,事故现场的突发情况需灵活应对;法律咨询里,不同案件的服务需求差异显著。这类 “无固定流程、需随场景调整” 的非结构化业务,传统流程标准(如 BPMN)难以适配。而CMMN(Case Management Model and Notation,案例管理模型与符号) 作为面向 “动态案例” 的标准化语言,通过 “目标导向 + 灵活任务” 的设计,实现了 “以案例为核心、随情况调整流程” 的管理模式,成为处理复杂可变业务的核心工具。
1091
8
12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企业对业务流程的可视化、标准化与自动化需求日益迫切。BPMN(Business Process Model and Notation,业务流程建模符号) 作为全球通用的业务流程建模标准,通过统一的图形语言打破了“业务人员说不清楚、IT人员看不懂”的沟通壁垒,成为连接业务需求与技术实现的核心桥梁。
1197
3
11
在主流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C++)多以“命令式”或“函数式”思维主导时,Prolog(Programming in Logic) 作为逻辑编程语言的代表,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它不要求开发者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而是通过“定义问题的逻辑关系”,让计算机自动完成推理与求解。这种基于“一阶谓词逻辑”的设计,使Prolog成为人工智能、知识表示、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经典工具,也为理解“逻辑驱动的编程”提供了核心范式。
808
5
8
企业级业务决策的核心引擎语言。在企业级业务系统中,业务规则(如 “信用卡逾期 3 次拒批提额”“满 200 减 50 促销”“保险车损 5000 元内自动理赔”)往往需要频繁调整 —— 若将这些规则硬编码到 Java、Python 等业务代码中,每次变更都需重启系统、重新部署,不仅效率低下,还易引发代码耦合混乱。而 DRL(Drools Rule Language)作为 JBoss Drools 规则引擎的原生规则语言,正是为解决这一痛点而生:它将 “业务规则” 与 “技术代码” 完全解耦,支持业务人员直接编写、修改规则,且能实时生效,成为金融、电商、保险等领域实现 “动态业务决策” 的核心工具。
590
0
14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决策” 作为业务运营的核心环节,常面临 “逻辑分散”“难以维护”“跨部门协同难” 等问题 —— 例如银行的信贷审批规则可能分散在代码、文档、员工经验中,保险理赔的决策逻辑随政策调整需反复修改代码。为解决这些痛点,决策模型和符号(Decision Model and Notation,DMN) 应运而生。作为由对象管理组织(OMG)制定的国际标准,DMN 旨在将 “决策逻辑” 从业务流程中剥离,通过统一的图形符号和规范的建模方法,实现决策的可视化、标准化与自动化,让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能基于同一 “决策语言” 协作。
844
5
3
在语义网(Semantic Web)的技术体系中,本体(Ontology) 负责定义领域知识的概念、属性及关系(如通过OWL描述),而规则(Rule) 则负责实现更灵活、更复杂的逻辑推理——语义网规则语言(Semantic Web Rule Language,简称SWRL)正是连接“本体描述”与“规则推理”的核心桥梁。它弥补了本体语言(如OWL)在“条件-结论”式推理上的不足,让语义网能够基于已有知识推导出新的隐含事实,成为实现智能知识服务的关键技术之一。
677
3
12
© 2021 - 现在 杭州极深数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浙公网安备 33018302001059号  浙ICP备18026513号-1号